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生态环境问题。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是在全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和生态环境建设急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人才的要求下,于1986年经甘肃省教委批准设立,1991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开始招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本科生;2000年10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学位授权点,至此,专业形成了“本、硕、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2008年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2018年进入本科一批次招生;2019年入选甘肃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立足于甘肃,服务西部,面向全国,是宽口径、厚基础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2000多名优秀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复合型专业人才。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获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2人,学士学位1人;年龄45岁以上5人,36-45岁7人;35岁以下3人;同源教师7人,非同源教师8人,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团队。
专业有3S技术实验室、水土保持实验室、荒漠化防治实验室、树木学实验室、森林培育实验室、种苗实验室、水土保持规划室、人工气候室、组织培养室等10个功能室和2个预备室,拥有大中型仪器设备376多台(套),仪器设备总值459.0多万元。专业所有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可满足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实验、毕业实习以及学生科研训练任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大学生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农林院校教学实习的重要保障,为拓展社会实践渠道,进一步优化、整合校外教学资源,专业不断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先后建成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国家级科研教学实践基地、定西市水土保持研究所科研教学实践基地、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科研教学实践基地、永靖县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园科研教学实践基地、腾格里沙漠南缘八步沙荒漠生态系统野外科学定位研究站等7个可用于专业教学的野外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为专业课程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创造了优越条件。
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厅级各类项目30余项,到账经费800余万元。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教学成果奖两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2部。